隨著汽車擁有量的快速上升,汽車租賃業似乎成為被遺忘的行業,淡出人們的視線,而實際上,汽車租賃業恰恰潛藏著未被開發的市場空間。今年春節期間,本市汽車租賃業著實火了一把,大小公司比往年提前半月就預定出95%以上,而且平日也并不清淡,約有70%以上的車被租用,多為商務用車,各種跡象表明,汽車租賃仍是一個蘊含商機、被業界看好的朝陽產業。
從目前租車用途看,在節假日租車高峰期內,主要是家庭駕車旅游,一般近途跑到薊縣、北京及周邊等地,租期在3至4天;少數租車用于走訪親朋、聚會等;部分則是取得駕照后租車用于練習,而更多的則是商務用車。由于入駐本市外資企業越來越多,用車量日益增大,而本市出租車檔次較低,滿足不了外資企業的需求,加上出租業綜合服務功能跟不上,這為汽車租賃業帶來了較大的空間。
最為引人關注的是,汽車租賃業服務的客戶對象正在發生變化。常年租用戶逐年上升,可以說,20%的長租戶創造了80%的利潤。商務用車量越來越大的背后,是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升級,以及對資產運營的一種理解。企業不養車,靠社會化服務解決用車等問題,這不僅出現在外資企業,本市一些金融、通信、醫藥、石油等企業,開始選擇了租而不買車的運營方式。目的在于減少非生產經營型的固定資產,對于不能增值和創造價值的資產,則以外租形式,降低了汽車維修、保養、司機管理等費用。據說這是國際上較為通用的一種運營方式。因此,一些企業的白領、私企老板、個體經營者,也是租車的主要客戶。